一、虎不食儿成语故事?
虎不食儿
读 音:hǔ bù shí ér
意思: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带虎字词语:
虎步龙行 虎变龙蒸 虎背熊腰 虎超龙骧 虎党狐侪虎斗龙争 虎荡羊群 虎踞鲸吞
虎据龙蟠虎踞龙盘虎踞龙蟠
二、有哪些关于爱情的成语故事?
连枝共冢
战国时期宋康王抢夺家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韩凭忧怨而自杀,何氏也殉情而死,留下遗书要求与韩合葬。
宋康王不同意,将韩何分开葬,两坟可以相望。
后来两坟之间长出一株大树,枝叶相连,盘根错节,宋人取名为相思树。
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后因以“连枝共冢”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举案齐眉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
有权势的人相中了他的品性,有很多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不娶。
同县姓孟的有个女儿,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由于挑剔配偶一直没嫁,拖到现在有三十岁了。
父母问她原因,她说:“我想嫁象梁伯鸾那样贤德的人。”
梁鸿听到这件事情后就向她下娉礼求婚。
她要求父母准备好布衣,草鞋,纺织用的筐缉绩这些用具。
到了出嫁的时候,开始她精心打扮之后进门,可七天过去了梁鸿却并没有搭理她。
梁鸿妻于是端跪在床边,说道:“私下曾听说过夫君高尚的品德,寥寥几句便就打发数位女子。我也曾回绝刁难过几位男子,如今却不知道为什么被你责怪,特地过来向你请教我的过失。”
梁鸿说道:“我想求娶的是那种朴实的,能勤俭持家的伴侣,是能够和我一起归隐到深山里生活的人。可现在的你衣着华丽,脸上涂满粉黛,怎么会是我梁鸿所希望找的那个人!”
梁鸿妻说道:“我这么做就是要考察你的节操而已。我也是有那能隐居深山的服饰。”于是将发髻梳成椎髻,穿上布衣,提着器具来到梁鸿面前。
梁鸿非常开心地说:“这才是我梁鸿妻子真正的样子,定然能够侍奉好我呀。”
梁鸿为妻子定表字德曜,取名孟光。
于是来到吴地。
投靠到大家皋伯通门下,住在廊庑之内,受雇帮人舂米作为营生。
每天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吃食,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的侍奉梁鸿。
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
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
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后来,到了汉宣帝的年代,出了个张敞,关于他的才华、著述、政绩,人们知之甚少,广为流传的却是“画眉”之事。
他每日清晨都为妻子画眉,皇上知道了,认为他失礼,要拿他是问。
他说,夫妇房中这事,更有甚于画眉耳!皇上无言以对,也便罢了。张敞夫妇成了“相敬如宾”的楷模。
张敞之后又出了多少楷模,是很难统计的。
至死靡它
《诗经·鄘风·柏舟》
汛彼柏舟,在彼中河,
发彼两髦,实维我仪,
死矢靡他,母也天只!
不久人只,汛彼柏舟,
在彼河测,发彼两髦,
实维我特,死矢磨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那只水上漂荡的柏木船,它正划向河中间。
船中有个两边披着散发的青年,就是我理想中的伴侣。
我的衷情至死不变。
我的妈呀!我的天!人家的心思你就看不见。
那只水中漂荡的柏木舟,它靠在河的那边。
划船的那个梳着海发的青年,才是我真正匹配的人。
我对他至死也不变心。
我的妈呀!我的天!人家的心思你都看不见。
相濡以沫
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所以又有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往情深
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
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
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青梅竹马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今南京中华门外)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
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也可以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放在一起使用,意思不变。
后人就以青梅竹马称呼小时候玩在一起的男女,尤其指之后长大恋爱或结婚的。
至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性朋友则称为“总角之交”。
三、钱儿爸成语故事下载
你好!欢迎来到本篇博客文章。今天,我们将探讨有关中国成语故事的知识,并向大家推荐一款名为“钱儿爸”的成语故事下载应用。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形式,由四个字组成,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含义或情境。这些成语凝练而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遗产。
成语故事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是传承和理解成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成语的起源、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成语故事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观,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使得成语更加生动形象。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学习成语故事都有着巨大的益处。对于孩子们来说,成语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对于成年人而言,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钱儿爸成语故事下载应用
现在,我们向大家推荐一款优秀的成语故事下载应用——“钱儿爸”。这是一款方便、实用的手机应用,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成语故事资源。
在“钱儿爸”应用中,你可以轻松地搜索、浏览和阅读各种成语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包括友谊、勇气、智慧等等。每个故事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例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除了阅读成语故事外,“钱儿爸”还提供了练习和测试功能。通过各种有趣的题目和游戏,用户可以巩固对成语的记忆,并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这些练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成语,并将其运用到日常交流和写作中。
无论你是想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还是对成语故事感兴趣,都可以下载和使用“钱儿爸”应用。它不仅方便易用,而且内容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用。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推荐了一款优秀的成语故事下载应用——“钱儿爸”,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学习和娱乐带来便利。
感谢大家阅读本篇博客文章。如果你对成语故事或者“钱儿爸”应用有任何问题或者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四、关于爱心成语故事?
孔融让梨
《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
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五、关于牛肉成语故事?
吴牛喘月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十分酷热。成语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喘月”牵涉到两个人,一个是晋武帝,一个是满奋。晋武帝就是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晋朝的开国君主。满奋,是曹魏时太尉满宠的孙子,曾任冀州刺史、尚书令等职。从历史记载上看,满奋还是个很不错的人,很有才学,也很清高。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怕冷。怕到了何种地步?据说一遇刮风下雨,就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缩脖子笼手,生怕捂得不严实。一个深秋的早晨,司马炎派人宣满奋入宫议事。到了宫中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来。再说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啥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六、关于海南成语故事?
天涯海: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
后人为纪念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在石上刻下“天涯”“海角”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七、关于革命成语故事?
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燎原烈火: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燎原之火: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莺吟燕儛: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拥军优属:拥戴人民军队,优待革命军人的家属。
八、有没有关于法制的成语故事?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成语都来自于我国历史中的法律典故,这些成语所蕴含的寓意既反映了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又为现代法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今天,小志就整理出十个来自法律典故中的中国成语,一起在春节感受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大家在写法学论文或者考试时,也可以引用,逼格瞬间提高啦。
1.石邑深涧
释义:
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董阏于为赵上地守, 行石邑山中, 涧深, 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曰: “婴儿痴聋狂悖之人, 尝有入此者乎?”对曰: “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 “无有。”董阏于喟然叹息曰: “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 则人莫之敢犯也, 何为不治?”
典故:
春秋时期晋卿赵鞅的心腹家臣董安于被派往赵国的上地担任地方长官。
一天董阏於在石邑山,见到一条深涧,像斧削,似城墙;深及百丈,十分险要。董阏於便问当地人:“有没有谁掉进去过?”当地人回答说:“没有。”
董安于又问:“不懂事的孩子、白痴、聋哑、疯子,有没有进去的?”当地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安于又问:“那么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的呢?”回答还是没有。
董安于再问:“为什么呢?” 当地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危险,谁要是掉进去了,哪还能有性命?因此谁走到这里都万分小心,都不敢去碰它,连牲畜也止步不前。”
由此,董安于喟然叹息道:“我懂得治国的方法了。假如我立法非常严峻,犯法必然加以惩罚,就好比这百丈深涧,谁还敢去触犯它呢?这样, 还会治理不好吗?”
而石邑深涧,也因此被后世用于形容形容森严的法律。
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目的不仅仅是惩恶,还要扬善。如果法律过于森严,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执法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进那山涧的结果,法律的威严固然需要强调,但如果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就不可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秦二世而亡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佐证。
2.网漏吞舟
释义:
指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典故:
汉朝初年,汉武帝刘邦废止秦朝苛酷的刑律,约法三章,实行宽松的法律政策,治理刻薄的习俗,使返回纯朴,刑法宽大,就像鱼网能漏过吞没小船的大鱼,然而官吏治理地方井然有序,并未发生动乱,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司马迁便在撰写《史记·酷吏列传》的开篇里概括道:“汉朝初年,修改严厉的刑法,改为宽松的刑法,废除法律繁杂之文,改为简约朴实的条文,法网宽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鱼,而官吏的政绩却很显著,地方上不为非作歹,老百姓太平安乐。由此看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严酷的刑罚。”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制度可以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有德、宽容的法律看似网漏吞舟,实则能更好的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法出多门
释义:
指各部门各自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统一,无从执行。
出处: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典故:
唐朝元和年后期,内侍省权重一时,他们挟制天子,横行海内,无法无天。
唐文宗登基后,想摆脱这种场面,一改朝纲,消灭乱党。于是在大和二年(828)举行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科举考试,把一百多位儒生召到朝廷,下诏让正直的人上疏辩政之疵,以便量才录用。
幽州进士刘贲有拯救国家的抱负,于是上疏指出:豪门猾吏之所以敢不守法度,是因为宫廷内外法令不一致。法规应一致,官职应合乎名分。现在又分宫外官员、宫中官员,形成南朝廷、北朝廷的格局,有人在南朝廷犯法就逃到北朝廷去,有人被宫外判刑却被宫内赦免,法令不由一方决定,人们不知怎么办,这是因为宫里宫外法令不相同,法出多门。若能统一宫里宫外的制度,归还军队的职能,整顿朝廷的官制,效法近代贞观年的规定,恢复远古周朝的制度,从京城推广到各地,从皇上一直到藩镇,这样就能制服强横的奸臣,没有违法的担忧了。自此 ,法出多门这一成语就一直为世人流传,用于警醒历朝历代的君王应该法出一门。
即使放在现在,法出多门所指示的法律思想也能给予我们的立法工作诸多启示。法令统一,社会才会有秩序,人民权益才能得到合理的保障。
4.踊贵屦贱
释义:
踊贵屦贱,原来指讽刺滥施刑罚,后用以比喻世态失常,社会现象不合理。
出处: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
典故: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大夫。
晏子当了相国。起初,景公想要为晏子更换住宅,就对他说:“你的住宅靠近集市,低洼狭小,喧闹扬尘,不适合居住,我给你换个明亮高爽的的住处吧。”
晏子推辞说:“君主的先臣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承先臣的业绩,这对臣已经过分了。况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小人的利益。哪敢麻烦邻里迁居为我建房?”
景公笑着说:“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
晏子说:“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
景公说:“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
当时,齐景公刑名繁多苛严,有出售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鞋的,所以晏子回答说:“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鞋卖得贵,(普通人穿的)鞋卖得便宜。”。齐景公听后很是吃惊,便减省了刑罚,免去了刖刑(砍去脚的刑罚),也使得踊贵屦贱这一成语也为后人所沿用下来。
君子仁人的言论,常常能使得很多人收益,正是因为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就减少了刑罚,拯救了许多百姓的性命。这种博观约取,经世济民,胸怀天下的君子之风,也是我辈所应当学习的!
5.深文周纳
释义: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
典故:
西汉司法官赵禹,因为廉洁升为令史,服事周亚夫。赵禹为人廉洁傲慢,当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三公九卿前来拜访,赵禹却始终不回访答谢,务求断绝与知心朋友和宾客的来往,独自一心一意地处理自己的公务。他看到法令条文就取来,也不去复查,以求追究从属官员的隐秘的罪过。
张汤是西汉时期的酷吏,为人多诈,善施智谋控制别人。他开始当小官时,就喜欢以权自谋私利,曾与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之流勾结。待到了九卿之官时,便结交天下名士大夫,自己内心虽然同他们不合,但表面却装出仰慕他们的样子。
武帝时代,赵禹因为从事文书工作而积累功劳,逐渐升为御史,皇上认为他能干,又将其升到太史大夫。武安侯田蚡当丞相时,征召张汤做内史,经常向天子推荐他,故而张汤被任命为御史,负责处理案件,他主持处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深入追究同党,于是汉武帝认为他有办事能力,逐步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二人因官位的提拔而逐步结识为好友。
赵禹与在一起后,“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共同制定了各种法律条文,务求苛刻严峻,约束在职的官吏,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制作“见知法”,让官吏互相监视,相互检举,一时间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而汉朝法律越发严厉,也大概就从这时开始。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有云:“一次不公正的审判的危害结果要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后者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前者却是污染了水源。”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深文周纳,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塌,每一个法律工作者都应当铭记于心。
6.克已奉公
释义:
“克己奉公”这则成语的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已;奉公是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出处:
《后汉书·祭遵传》载:“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典故: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光武帝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这在当时社会是很难得的。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克己奉公的精神也一直为后世所流传、称赞。
7.排难解纷
释义:
原指为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今指调停双方争执。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典故:
据《战国策˙赵策》记载:战国时,秦昭王发兵进攻赵国,把赵国国都邯郸围住了。赵孝成王向魏国呼援,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带兵援救,却不敢同秦军交战,在魏、赵交界的荡阴按兵不动。
魏王又派将军辛垣衍为使臣,从小路进入邯郸去见赵王,对赵王说:“现在秦王称雄天下,谁都怕他三分。其实他倒也未必为了要占领邯郸,不过是希望各国拥戴他,让他称帝。赵国如果赶快派代表到秦国去,尊称秦王为帝,他一定高兴。那样,邯郸就可解围了。”
这时,鲁仲连正访问邯郸。这鲁仲连是齐国人,也叫鲁连,很有才识,却不愿意做官,只爱游历各国,替人排除纠纷,解决难题,而不取任何报酬。当他听说赵国将要尊秦为帝,向秦国屈服,立刻去见赵国丞相平原君,并且说:“我一向认为您是很贤能的,原来您这样糊涂。快带我去见辛垣衍。”
鲁仲连见了辛垣衍,列举历史事实,分析当今形势,严厉斥责他“尊秦为帝”的谬论,指出屈服的结果对赵国、魏国都有极大的祸害。辛垣衍听了深受感动,当即表示坚决放弃“尊秦为帝”的妥协政策。秦军得了这个消息,不免吃了一惊,为了防止意外,立刻退兵五十里。这时魏国杀了晋鄙,带领魏军赶来援救,邯郸就解了围。
平原君对鲁仲连是又钦佩又感激,准备封地给他,他不肯接受,送他千金为筹,他也不要。鲁仲连笑道:“替人排难解纷而不取报酬,才算的可贵的高士,否则,便成商人了。”
后来为人调停争执、调解纠纷就叫“排难解纷”,而调解纠纷的人,则被称为“鲁仲连”。
8.约法三章
释义:
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典故:
秦朝末年,人民苦于沉重的捐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罚,纷纷揭竿而起。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朝皇都咸阳只有几十里的灞上。仅当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大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灞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百姓苦于秦朝的严刑苛法已经很久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的判处死刑,二是伤人的治罪,三是抢劫的受罚。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侵害你们的,请大家放心。”父老乡亲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人到各县各乡,将约法三章通告于百姓。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纷纷带着牛、羊、酒、食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一再谦让不肯接受,说:“我们的军粮并不缺乏,不想再麻烦百姓了。”百姓们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做王。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9.目无三尺
释义: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以三尺代指法律。
出处:
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典故:
在中国的法制史里,竹简是古人书写公文、书籍、律令等文书的主要材料,很多官方的法律政令都记录在竹简之上。
根据宋朝王应麟撰写的《困学纪闻.左氏传》:“《汉.杜周传》:‘不循三尺法。《盐铁论》乃云:‘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盖律书以二尺四寸简,举其大数,谓之三尺。”可以得知,因为很多法律条文都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因此法律又称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三尺”,不是正称,而是代称,是指古代以三尺竹简书写法律政令条文,因而代指法律,我们常说的“目无三尺”,就是说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不少人误以为目无三尺就是目光短浅,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了。
10.执法如山
释义:
意思是严格依法办事,毫不动摇。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典故: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就准备吩咐从人准备强行运往京城,归为己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立即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紘那里。
尽管司户是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紘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太平公主无权霸占。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和尚。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紘的顶头上司、一向趋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太平公主既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又是唐中宗的妹妹,开府置官,权倾朝野,窦怀贞巴结犹恐不及,怎敢让自己的属下去冒犯?他即刻命令李元紘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然而,李元紘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欺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的空白之处书写“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坚决维持了原判。而人们也将这八个字逐渐浓缩成了“执法如山”,以警示后人。
你还知道哪些来自法律典故中的中国成语?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以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想要获取更多相关讯息,欢迎关注公众号——超律志!
九、有哪些关于孝道的成语故事分享?
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 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该女子勤劳能干,一个月就织了300尺布,还清丁债务.原来她是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感动, 特地下凡来帮助他的。
哭竹生笋
三国时盂宗的母亲得了重病, 想吃竹笋煮羹。可是当时正是严冬, 大雪纷飞,孟宗十分着急, 就跑到竹林里痛哭。过了一会,他发现四周冰雪部化,草木变青,竟然长出了许多竹笋, 原来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刻木事亲
东汉丁兰的父母逝世后, 他用木头刻了双亲像, 每次吃饭都更先供养木像,然后自己才吃, 仿佛父母在世一样.一次邻居用杖打坏了木像,丁兰大怒, 将他痛打一顿。后来官人来抓丁兰时, 木像竟潸然泪下。
十、关于祖逖的成语故事
关于祖逖的成语故事
介绍祖逖
祖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生活在隋朝时期。祖逖的事迹被流传了千百年,成为了许多成语的来源。他是一位勇敢、智慧且忠诚的军事统帅,深受人们的敬佩。
成语故事之祖逖兵败
祖逖兵败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成语,它起源于唐朝。据传,祖逖在战斗中遭遇了失败,但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或放弃。相反,他在失败中找到了教训,并继续努力,最终取得了重大的战斗胜利。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并最终取得成功的精神。
成语故事之祖逖突围
祖逖突围是另一个与祖逖相关的成语,它也是从祖逖的真实事迹中演绎而来。据史书记载,祖逖曾在一次军事包围中被敌军困住,但他运用智慧与谋略成功地突围,并打败了敌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困境中运用智慧、策略和勇气,成功地摆脱困扰、突破困难的能力。
成语故事之祖逖立功
祖逖立功也是和祖逖相关的成语之一。在历史上,祖逖凭借他的军事才能在多次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带领部队勇往直前,多次击败敌人,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取得显著的成就或立下赫赫战功。
成语故事之祖逖忍辱负重
除了勇猛善战外,祖逖还以其容忍和忍受能力而闻名。据说,在一次战斗中,祖逖受到了敌军的严重侮辱,但为了保持长远利益,他没有动怒或报复,而是忍辱负重地继续执行任务。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面对挫折、羞辱或困难时保持冷静、忍耐并承担起责任,以实现更大的目标。
成语故事之祖逖独立
祖逖独立这个成语意味着远离一切,独自劳作。也形容知错而独自承担后果。祖逖独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祖逖是一位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将领,他的事迹和精神传承至今。以上介绍的几个成语都与祖逖的故事相关,它们都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智慧和精神。
祖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该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用智慧、勇气和毅力去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通过学习祖逖的故事和成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