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全文?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徴
占位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占位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占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论证方法
《谏太宗十思疏》的第一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表判断)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
2、省略句
(1)则思三驱以之为度(省介词宾语“之”)
(2)(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省主语“民众”)
3、倒装句
(1)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
谏太宗十思疏的下一课是什么
谏太宗十思疏的下一课是《答司马谏议书》。《谏太宗十思疏》是部编本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第八单元课文包括《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四篇。《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谏太宗十思疏易考名句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