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乎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语气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乎在文言文中的主要意思。
一、疑问、反问语气词
乎在文言文中常常作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表达对某一问题的不确定或疑惑。例如:
齐桓公伐楚,楚子使与屈完乘而观师,屈完曰:“君欲何之?”齐桓公曰:“欲观汝国。”屈完曰:“吾君亦止戈而誓,以大临小,不可以使。何为观之?”齐桓公曰:“戈之而已。”屈完曰:“君其有疾病,若不卑辞以使楚,寡君其入观焉。”(左传·僖公四年)
子墨子谓公输班曰:“云梯可,子以子之云梯承我云梯,何如?”公输班曰:“善。”(墨子·公输)
在这些例子中,乎作为疑问语气词,表达了对话中的疑惑或不确认。
二、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乎在文言文中还可以作为句末语气词,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感叹或赞叹。例如:
吾闻之也久矣,犹未试也,君其可乎?(论语·卫灵公)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
永之人争奔走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在这些例子中,乎作为句末语气词,表达了对某一事物的感叹或赞叹。
综上所述,乎在文言文中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其中最为常见的含义是作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以及作为句末语气词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感叹或赞叹。
古文中惊艳的100个优雅句子?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喧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3、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48、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50、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1、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52、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缘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
53、天凉了,凉尽了天荒 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 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泪光 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54、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55、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56、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
57、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58、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59、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
60、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61、怎知红丝错千重 路同归不同。踏雪寻梅方始休 回首天尽头
62、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恐其轻为我死也。
63、人成各,今非昨,秋如旧,人空瘦
64、灯影浆声里 天犹寒 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 楼外楼 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 人未还;雁字回首 早过忘川 抚琴之人泪满衫
65、萧萧扬花落满肩 落满肩 笛声寒 窗影残 烟波桨声里 何处是江
66、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67、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68、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忘于江湖。
69、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70、开始想念,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还有那些曾经爱过恨过的人们。
71、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72、安然的度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73、月光的森然,乐律的精魂,一切只是幻影,稍纵即逝
74、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 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75、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76、我总是在想,我的记忆是不是活在长街的那头,而我的年轮死在长街的这头
77、你是不是一直这样,安静地,凝望那些日沉日落,无家可归的忧伤。
78、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79、黑色的飞鸟掠过天空。我站在城中。看时间燃成灰烬。哗哗作响。
80、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81、你不曾给我一次回眸,我却始终在对你微笑。
8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83、我终生的等候,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
84、残阳退没。
85、恍惚中,时光停滞,岁月静好。宛如十年前。
86、长夏逝去。山野间的初秋悄然涉足。
87、凤凰双双对,飞去飞来烟雨秋。而如今,凤去了,凰空留。
88、恍恍惚惚,迷迷荡荡。我想起奉天的沈水,雨润的时节,微冷的初秋。
89、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90、塞北黄沙,送我无尽风华叹。
91、念往昔,繁华竞逐。
92、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93、风华笔墨,后庭尘埃。便天光云影,不与徘徊。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青丝染霜,镜鸾沉彩。
94、怅望江湖百年 与谁说
95、云中烛火 顾盼依稀如昨
96、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97、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9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99、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100、凋谢是真实的,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则的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则的文言文意思:表示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2.表示顺承关系
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记·苏秦列传》)。
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作形容词,指真诚,诚实。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作名词,指诚心。如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悯愚诚。
作形容词指真实,真实的。如史记·扁鹊列传中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
作副词,指实在,确实。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作副词,指果真,如果确实。如屈原列传中,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作形容词指心志专一。如史记·货殖列传中,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此皆诚之所致。
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男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人力士。”
2、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最低层。
《国语.晋语》:“大夫食邑,士食田。”
3、泛指一般官吏。
《<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4、有知识技能或道德品行的确。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5、读书人。
《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战士;士兵,军人。
《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7、执法官;狱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管夷吾于士。”
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只,仅;用于句首,表示希望;用于句首,表示语气;应答的声音,略似于现代的“是”等。
文言文唯的意思
wéi
①只;仅。《周处》:“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②用句首,表示希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用于句首,表示语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唯求则非邦也与?”
wěi
应答的声音,略似于现代的“是”。《柳毅传》:“毅伪退辞谢,俯仰唯唯。”
唯的基本字义
(1)(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同本义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矣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矣”在文言文中表示陈述,相当于“了”、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表示命令或请求、表示疑问等等,“矣”一般是一种语气词,通常出现在语句的末尾。
“矣”为中国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此外,矣也是一个姓氏,主要分布在云南一带。《易·系辞下》“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俾的文言文意思
bǐ:<动>使。《狱中杂记》:“置老监,~困苦不可忍。”bì:<名>同“裨”,益处;裨益。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我。”
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人,卑声。本义:门役)同本义
俾,门侍人。——《说文》
俾,职也。俾为门侍人。——《释言》
有能俾。——《书·尧典》
罔不率俾。——《书·君》
〈动〉
使,把
俾尔单厚。——《诗·小雅·天保》
俾也可忘。——《诗·邶风·日月》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俾夜作昼(把夜晚当作白天,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把白昼当成夜晚,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昔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昔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往日;以前;过去。2、通“夕”,夜晚。3、终结。4、昨天。5、同“腊”,干肉。
昔基本字义
1、从前;过去:今~对比。
2、古又同“腊(xī)”。
3、古又同“夕”。
相关组词
昔日、素昔、平昔、古昔、往昔、昔年、今昔、畴昔、自昔、昨昔、昔彦、朝昔、昔邪、夙昔
昔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读音:xī
1、<名>往日;以前;过去。
《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2、<名>通“夕”,夜晚。
《庄子·天运》:“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3、<名>终结。
《吕氏春秋·任他》:“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
4、<名>昨天。
《孟子·公孙丑下》:“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庄子·齐物论》:“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5、<名>同“腊”。干肉。
《逸周书·器服》:“焚菜脍五昔。”
适的文言文意思
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到,去;出嫁,嫁;适应,顺从;适宜,舒适;享受;恰好;适才,刚才等。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贯的文言文意思
“贯”在古文中是侍奉、供养的意思,来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尝的意思文言文
尝在文言文中是的意思有曾经、经历、尝试、品尝、没有等。例如,未尝稍降辞色,意思是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尝的古汉语解释
①吃;品尝。《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②尝试。《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③经历;遇到。《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④曾;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言文中“尝”的意思
没有
尝的意思除了本意品尝外,还有:
尝试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经历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在古文中最多的还是作副词“曾经”讲。
<副>曾经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